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蘇企要勇當先鋒
《蘇州日報》2022年09月07日 A06版
□蘇報評論員 金 根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廣大企業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決戰決勝市場的定海神針。
盡管同樣遭受疫情的影響和沖擊,但高端醫療器械企業——沛嘉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亮出的半年報,卻令人眼前一亮:上半年營收6670萬元,同比上升57.6%,不僅鞏固了企業在這一行業的龍頭地位,而且扛起了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大旗,并正引領著國產神經介入產品創新蝶變。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只有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切實加強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創新活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才能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也才能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對于具體某個地方來說,就要圍繞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結合區域資源稟賦特色,以多層次、體系化的布局促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區域科技力量、產業科技力量有機配套與協同聯動,實現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與區域發展緊密互動和深度融合。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首先需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共同發力、形成合力,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在此方面,經過多年努力,蘇州已經具備了良好條件。比如,技術創新中心是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高能級重大創新載體。蘇州目前建有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成為全國唯一擁有2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地級市;同時,江蘇省技術創新中心擁有量達4家,居全省第一。與此同時,高能級創新載體在集聚人才等創新要素方面成為強大“磁場”。截至2021年年底,市級以上領軍人才企業98%集中在新興產業;1907家市級以上領軍人才創業企業中,68家已上市,其中科創板上市26家,占全市科創板上市總數的61.9%。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重在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創新活動中提升質效、贏得主動。放眼蘇州各地,諸如沛嘉醫療科技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華天科技(昆山)電子有限公司是我國首家實現全工序自動傳送、自動加工、自動檢測、自動分析和判斷的智能化晶圓級封測工廠;中科可控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如今正在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轉化應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蘇州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數達11165家,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五;認定蘇州市“獨角獸”培育企業157家,擁有“瞪羚”企業52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達49家;涌現出信達生物、基石藥業、旭創科技等一批高成長性創新領軍企業。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蘇州數以萬計的科創企業敢為善為、奮勇爭先。以科技型中小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為基礎,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為主體,“獨角獸”企業、科技上市企業等為標桿的創新型企業梯隊。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奮力向16個細分優勢領域推進。以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集群為例,重點發展光子、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工業軟件等5個細分領域??梢韵嘈?,蘇州有那么多企業爭當科技創新先鋒,本身就是良好創新生態的一部分,必將進一步助力蘇州打造創新高地。